壹、依據:本校輔導室年度工作計畫。
貳、目的:
一、分享學校學生學習經驗,充實學生多元學習型態。
二、激發教師創新教學動機,精緻課程活動設計品質。
三、協同親師參與學生學習,了解學生成長進步軌跡。
四、活化靜態書面檔案資料,拓展檔案呈現廣度深度。
參、主辦單位:輔導室
肆、參加對象:本校一至六年級學生。
伍、作品規範:
一、作品內容:學習成長歷程與軌跡、多元型態學習與評量資料、學習成果、成長心得等,與學生學習成長有關的各項議題,以具體事實資料呈現出來。
二、檔案製作原則請參考評鑑表(見附件三)所列之各項目規準來製作,以符合「清晰性」、「統整性」、「適切性」、「真實性」、「創造性」及「應用性」為原則。
三、歷年已獲獎作品不得重複送件,每件作品只限一名作者及一名指導教師。
四、作品規格:
(一)封面須呈現檔案主題、學校、作者及指導老師等名稱,內容呈現需標上學習時間歷程。
(二)作品資料一律裝入A4大小透明資料袋中,每頁資料袋開口處請用透明膠帶封口,以避免重要資料遺失。
(三)自目次頁起標上頁碼,單面列印,每個透明內頁以2個單面A4為限(共2頁)。
(四)檔案內之主題插頁應標上頁碼,資料不得以附件方式夾掛,其重要內容應整理成單面展現。
(五)頁數規定(須包括目次和插頁),學生精進學習檔案以50頁為限。
(六)版面設計,封面和內頁得由參賽者自行利用設計,封底、封面裡和封底裡不列入此限亦不在評分項目內。
(七)動態成果、立體作品,可用照片呈現,但不得以電子媒體展示。
陸、評選辦法:
一、評選流程:詳見附件一。
(一)第一階段:各班辦理初賽後,每班推派1-3件作品,於102年5月16日(五)下午16:00前,將學生學習檔案(張貼附件二表格)送交輔導室,進行低、中、高三組評選。
(二)第二階段:由評審遴選低、中、高各組學生精進學習檔案作品,並評選出各組特優1件、優選2件、佳作3件。
(三)第三階段:邀請校長、主任擔任評審,從各組特優作品中評選代表學校參加臺北市學生精進學習檔案比賽之優秀作品2件(高年級組由五年級最優作品1件參加第三階段評選)。
二、評選規準:詳見附件三。
柒、獎勵:校內初選低、中、高各組別各取特優作品1件、優選作品2件、佳作作品3件,頒發獎狀乙紙並辦理校內觀摩展示。
捌、經費:由本校相關經費項下勻支。
玖、本計畫陳 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臺北市濱江國民小學102學年度學生精進學習檔案比賽實施計畫活動時程表
活動流程
|
說 明
|
日 期
|
地 點
|
計畫公告
|
實施計畫上網公告
|
3/17前完成
|
學校首頁
|
第一階段
校內遴選
|
學生精進學習檔案:
各班辦理初賽後,每班推派1-3件優秀作品,送交輔導室。
|
5/12~5/16
|
輔導室
|
第二階段
校內遴選
|
學生精進學習檔案:
評審遴選低、中、高各組作品,評選出各組特優1件、優選2件、佳作3件。
|
5/26~5/30
|
聯合辦公室
|
第三階段
校內遴選
|
學生精進學習檔案:
自各組特優作品中,評選出代表學校參加臺北市學生精進學習檔案比賽之優秀作品2件。
|
6/9~6/13
|
校史室
|
公告校內
得獎名單
|
網路公告校內評選得獎名單
|
6/16前完成
|
學校首頁
|
校內觀摩展示
|
學生精進學習檔案各組得獎作品辦理觀摩展示,對全校親師生公開展出。
|
6/16~6/20
|
聯合辦公室
|
頒 獎
|
於兒童朝會頒發獎狀予得獎學生。
|
6/16
|
禮堂
|
作品送件
|
填妥送件單連同檔案作品,派員親自送至承辦學校。
|
7/25~7/31
|
天母國小
|
臺北市中山區濱江國民小學102學年度學生精進學習檔案比賽評鑑表
項 目
|
具 體 細 目
|
得分
|
總計
|
|
形式
|
清晰性
(10分)
|
版面整潔、清楚、美觀。
|
||
有目次,顯現檔案的架構。
|
||||
內容
|
統整性
(25分)
|
檔案中的教/學主題或活動有明確範圍。
|
||
檔案內容能表現有系統化的教/學歷程。
|
||||
檔案中各項教/學資料的呈現與說明有完整性。
|
||||
檔案內容包含教師/學生對教/學的需求。
|
||||
適切性
(15分)
|
檔案內容符合小學課程與教學的原理。
|
|||
檔案內容反應並滿足教/學的需求。
|
||||
檔案內容反映教/學目標與歷程。
|
||||
真實性
(15分)
|
檔案內容是教/學的真實紀錄,而非資料匯集。
|
|||
檔案內容是長期累積的建構,而非臨時應付。
|
||||
檔案內容表現教師/學生在教/學過程的真實投入與成長
|
||||
創造性
(15分)
|
檔案內容有特色,表現教師/學生的創意與巧思。
|
|||
檔案內容包含新的教/學的方法與內容。
|
||||
檔案內容表現教師/學生對教/學問題的洞察與發現。
|
||||
成果
|
應用性
(20分)
|
檔案的建構與內容可供教育同仁分享與參考。
|
||
檔案的應用可增進教師/學生的教/學效果。
|
||||
檔案的應用有助於解決學校教育的問題。
|
||||
檔案的流傳與應用有助於提升教/學專業水準。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